追蹤我們:

鍛鍊體系

Training System

Junbi Undo

準備運動

這約是等於中文的熱身之意,但在沖繩剛柔流的準備運動並不代表只是一般的熱身。

流祖‧宮城長順先生在其師亡逝(1915年)後,便開始著手創立準備運動。他以軍隊衛生兵的經驗,並和同一些醫生的交流協助,以健康體操的概念為基礎,從醫學、體育,與空手道技術相關的考量製作出來這些準備運動的動作。

「準備運動」從腳趾開始,依身體各部由下往上到頸部的迴轉。這裡面除了現代體育常見、將肌肉熱開以及強化心肺的動作組成之外,也有一些關於丹田呼吸以及型(套路)裡面動作的預先練習,是完全針對後面剛柔流練習而設計出來的熱身動作。東恩納盛男先生常說:「在做準備運動的時候也必須用心去將每一個動作做確實做好。」意義就在於從中讓自己的身體熟悉之後空手道的練習。

整套準備運動做完大概是20~30分鐘,影片乃準備運動中的一個代表:虎口(Tora Guchi)。

Hojo Undo

補助運動

這是指特殊器具的鍛鍊項目,這些器具一般有「石鎚(Chishi)」、「甕(Nigiri Gami)」、「石鎖(Sashi)、「鐵木屐(Tetsu Geta)」、「卷藁(Makiwara)」以及「金剛圈(Kongoken)」等。

補助運動的目的跟一般健身不同,並不是為了要加強肌肉線條而去練的,真正的目的在於透過這些器具來加強身體特定的部位,藉此完善個人去使用型(套路)裡面的技法。以沖繩剛柔流的型而言,裡面有很多抓住對手手臂的動作,如果沒有透過抓甕的訓練去強化五指的力量的話,可以說實際上根本難以發揮。

台灣支部雖然礙於場地等問題而無法如同本部道場一樣全盤操練, 但還是安排一個禮拜至少有一次的石鎚與抓甕的練習。通常石鎚整套做完會花15~20分鐘,而甕整套則是會在20~30分鐘。

Kata

型,即是中文所謂的套路,是沖繩空手的核心,每一個型都是由一連串抽象的動作所組成。

東恩納盛男先生常不斷重複地對門下生說:「型是最重要的。」它跟跳舞的目的不同,跳舞是為了賞心悅目甚至競技所使用,而型除了是定義整個沖繩剛柔流技術的基礎之外,也具有文化歷史傳承的意義在。

本連盟練習型,是以探究型裡面動作之涵義為最主要的目標,透過反覆不斷的練習,進而習得保護自己的防身技法,而非是一種比賽的手段。

Kakie

靠基

這是一種雙人對練的方式,兩人前臂觸碰後一人手由往上畫半圓推至對方胸口,另一方則在被推後也重複由上畫半圓反推向對手胸口。

練習方式也分為三段,第一階段是雙方站著不動的力量互推,第二階段開始搭配腳法移動去體會卸力的運用,第三階段則是放輕鬆去碰、並且互相使出攻防,以此挖掘型的技巧。

「靠基」練習的目的除了訓練自身腕力外,也練習培養ムチミ(Muchimi)這種感受對方微妙動作的聽勁能力與沾黏的勁道。而最後第三階段的互相挖掘型的應用,也可說是一種「約束組手」的練習。

本部道場很重視此項目的練習,有時候光此項目就是半小時起跳,台灣支部也安排每星期固定至少有一次此項目的練習。

Kumite

組手

是空手道裡面的對打之意,對打又可分為「約束組手」與「自由組手」兩種。

「約束組手」即雙方約定好攻防的動作內容與順序,以此加強攻防技巧的熟練度與對距離掌握度。本連盟在「約束組手」上最常練的就是所謂的(上中下段的)三段突い與型‧擊碎第一的連續分解,其他則依各國不同的指導者師範而有各自的約束組手內容。

「自由組手」則是進階的對打練習,雙方可能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規則, 如:不打手刀、不打要害之類的,但在出招上面便不再只出固定的動作與順序。本連盟的自由組手風格也是依照各國不同師範的風格而有差異,本部道場現基本上不會主動帶「自由組手」,不過對打風格是打擊命中後必接擒拿等立式關節技巧,這也可以說是沖繩空手共通的風格。